校历
校园快讯
校园快讯 宝威首页 > 校园快讯 > 正文

【喜迎党代会】历史与档案学院以历史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学院发展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2日  []

“十三五”期间,历史与档案学院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历史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核心,以教学科研为重点,以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学院发展成效显著。

学科实力整体进步

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整体提升学科实力。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史、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同时获评“B”档。中国史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进步明显,从2017年第21名跃升至2020年第14名,在中国校友会双一流学科建设评价报告中,被评价为五星级学科;初步建成边疆学学科新体系,世界史建设进步明显,巩固了中东问题和非洲历史传统基础,强化了中印关系史实力,扩大了南亚东南亚史、亚太国际关系史的全国影响力;世界史、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入选云南省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培育计划;持续建设专门史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坚持立德树人,实现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养从过程到质量的全面提升。历史学、档案学专业入选首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中国史在云南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连续获评“B”等,排名第一突出时代需求开发精品课程,建成《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的边疆与边疆研究》《欧洲史》3门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完成《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基础教学案例库》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强化教学团队建设,新增“西南边疆研究与中国边疆学构建”等 4 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重视教学成果建设,获得2个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铸魂育人”成效明显,1个团队获全国高校档案学专业大学生创新性课外科技优秀作品十二强之一。学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8 名学生获得云南省三好学生、云南省优秀学生干部、云南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210余人次获国家、省及校各类奖学金;新增云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1篇,8 人获云南省博士生学术新人奖,3人获全国“史学新秀奖”。在CSSCI刊物发表论文 145篇,权威期刊论文10多篇。  

师资结构明显优化

强化外引与内培,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能力过硬,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引进了刘正寅、成一农等3名全国知名学术领军人物以及多名优秀青年学者支撑相关学科发展。学院10 人获宝威足球官网教育功勋奖,9 人获学校优秀教师杰出奖、红云园丁奖和优秀教师奖新增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云南省人才计划入选者17人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史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图书馆学)。建成了林文勋教授领衔的“西南边疆研究与中国边疆学建构”,罗群教授领衔“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等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团队,新增省级创新团队2个。

科学研究实力提升

提升科研水平,不断彰显在全国历史学学术版图中的不可替代性。“富民社会”理论研究全国独树一帜,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成为全国重镇,建设了国际关系史和周边国家外交理论与实践、中印边界问题、东南亚民族主义、南部非洲及中非关系、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范式创新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高地;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其他国家社科基金27项,教育部社科项目8项,国家级项目总数位居全校前列。实现史学领域国家级项目类别的全覆盖,在全国同机构中名列前茅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2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部著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发表权威期刊论文40多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4篇;培育建设了“数字人文”实验室。

社会服务能力增强

大力推进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的融合发展。“‘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战略构想、中印边界问题决策建议获得国家主要领导人批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兰台史学专项”重大委托项目 4 项,2人主持或参与的项目获得中央主要领导批示;开展民族文献和历史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完成《云南通志馆征集各县资料》暨各县《地志资料》、云南省博物馆契约文书等的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协助地方政府申报并成功设立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助推地方博物馆体系建设;面向社会开展历史文化知识普及和历史教育,编写科技史、谏官录、地方史话等历史文化知识读本。在地方文献编纂、古籍普查与保护、濒危档案整理与抢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