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校进入首轮“双一流”建设以来,地球科学学院师生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在学科、学位点和专业建设方面:地球科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大气科学、地理学2个学科获省级立项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并获国家一流专业立项建设;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3个专业获省级一流专业立项建设,学院实现一流专业全覆盖;在省级专业评估中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获B类专业认证;学院建设有大气科学、地理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大气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和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自2016年以来引入人才49人,其中获省级人才称号青年人才4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1人;自主培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云岭学者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2人,师资规模、质量和结构日趋合理;现建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校级本科教学团队3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2个,校级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6个。
在科研方面: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年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15项,其中面上项目比例逐年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数量和资助率均居学校前列;全院教师发表SCI论文数量逐年提升,由人均0.1篇上升到人均1.5篇/年;年均获百万级以上横向项目达3-5项,横向项目到校经费年均800万元左右,位居学校第一;建有省级条件平台5个,包括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
在教学方面:教师教学水平逐年提高,人才培养高质量显示度好。教师在国家级教学比赛中获奖5项,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比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成效明显,出版教材7部,获批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省级优秀教材1部,认定校级优秀教材2部;
在学生培养方面: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3个本科生专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菁英班,成效显著;学院本科生考研升学率持续高升,全院2017-2022年的考研升学率分别为32.46%、31.11%、34.72%、40.50%、50.50%和53.05%,近三年有较大幅度提升,高的专业达到了72%;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300余人次。
在党建方面:学院党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教工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入选全省高校第二批“一流党建示范院(系)党组织”;教职工党员在多个领域表现优秀,共有5人次获省级(含)以上党、团组织表彰。
学校新的篇章即将开启,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在即,学院党委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听取和尊重广大党员的意见,并严格按照程序选举出夏既胜、谈树成等党代表7人。党代表们对学校十三次党代会的召开充满热切的期盼,夏既胜说:“相信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后,学校的发展目标会更加清晰、发展途径会更加多样,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将会带领师生们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将带领宝威迈向新台阶!”
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召开为契机,结合学院“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 “以服务于‘地球科学高水平人才培养’为中心,将学院建设成为能满足地学四个一级学科从事拔尖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高地”的目标,通过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主抓标志性成果等措施,全面提高学院的教学、科研、服务管理水平。